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为激发赤子情怀,感召游子返乡,传承本土文化,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追光者”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8月14日踏上了前往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旅程,开展了以“春晖行动·风筝计划”研学实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领略水族风情·传承与弘扬同在行
在璀璨多彩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水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光芒。为了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追光者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这座集水族历史文化展示、研究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三级博物馆——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团队介绍水族文化)
馆内设有两大展区、六大板块、31个展位,非常系统地还原了水族的非遗文化以及水族习俗和水族节日的点点滴滴,独特的存在使我们对水族这一少数民族充满好奇。通过文字、蜡像、建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和讲解员的细心解说,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水族的族源、迁徙、家园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历程。不仅如此,博物馆珍藏的一件件珍贵的民族器具和服饰也有着独特的文化表达,在民族器具上有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的图案,在服饰上有着水族独有的刺绣技艺——马尾绣,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水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独特的审美观。
传递希望种子,绽放未来梦想之花
在那宁静而质朴的郊外,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眼睛如清澈的湖水,却常常藏着思念的涟漪。在等待中成长,在期盼中守望。为此,追光者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城南社区的儿童之家开展了一次有趣且有意义的春晖课堂。
(图为实践队员精心准备的趣味课堂)
实践队员们以“寓教于乐”为宗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充满趣味的课程,通过绕口令小挑战、诗歌朗读、手工制作等形式和孩子们互动,不仅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愉悦,更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探索学习的乐趣。队员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心灵的互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关爱,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以“青春筑梦,用爱护航”为主题开展的春晖小课堂,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更在他们的心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众人合力收稻,劳动共筑希望田野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追光者社会实践队带着活力和干劲来到了拉佑村,为农民提供切实的帮助,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吹响丰收的喜悦。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水稻收割地)
在金色的稻田中,村民为队员们讲解稻谷收割的注意事项后,队员们手持镰刀,迈进稻田,弯下身子,左手抓住稻秆,右手用镰刀朝着稻秆一拉。队员们干劲十足,分工协作。看着金黄的稻穗被一颗颗割下,再经过脱粒被一袋袋运送出去,分工合作帮助村民收稻谷,扫谷、堆谷、装袋,一项项工作在队员们的帮助下井然有序完成。我们是乡村收割的助力者,是丰收喜悦的传递者。
(图为实践队员将打好的水稻送回村民家里)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薪火
为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追光者社会实践队来到红色教育基地石板寨抗日旧址,是水族人民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的见证,也是省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三都县著名爱国教育基地。8月16日早上9:30,全体实践队员在石板村党支部书记潘志挺的带领下走进石板寨,了解到石板寨的水族村民为了保护村寨,在寨子周围筑起了高2米、厚1米多的石墙,至今保存的防御墙和被日军炮击的房屋、宅基等遗迹,是水族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见证。
潘志挺书记给我们详细讲述了石板村的历史,特别是水族人民在抗战时期英勇抗战的故事,以及石板寨之战的经过。
(图为潘志挺书记给实践队员讲解石板寨抗战经过)
还与实践队员讲述他的个人经历,谈到了他是本村第一个考上本科的人,但毕业后决定回到当地,为家乡的建设默默地奉献着,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不仅是一次对红色印记的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传承。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向那段峥嵘岁月致敬,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潘志挺书记带领实践队员参观石板寨)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知识与实践结合,青春与责任同行,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追光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要不断前行,积极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责任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凝聚奋进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篇章。
一审:何嫚
二审:杨玺
三审:况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