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学校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来,直属第七党支部全体党员按照学为基础,做是关键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全心全意从学校发展和师生利益需求出发,立足岗位,在传承中创新,找准工作发展方向,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贡献了力量。在工作中,各部门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党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风采。
一、舍小家为大家,为贵州省精准扶贫贡献力量的保卫处党员张国星。
在省委省政府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契机下,保卫处张国星老师放弃了学校相对轻松的本职工作,服从学校安排,在妻子怀孕,其父身患癌症晚期,年幼的孩子无暇照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投身到贵州省金沙县对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中,直到父亲去世都没能见最后一面,为我省精准扶贫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走村串寨,遍访农户,精准掌握扶贫信息
为准确掌握扶贫村的基本情况,张国星同志基本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就出发了解情况,到深夜才回来,宵夜当晚饭对他来讲是常事,经过全面摸底,他带领下的村委会掌握了全村农户的基本信息,良田数量,农作物种植情况,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充分了解该村基本状况后,他领导村委会对该村扶贫工作中问题进行梳理,分类解决,比如对不同情况贫困户的帮扶,村民在脱贫中观念的转变等,解决不了积极协调请上级帮忙解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了他的工作作风。
(三)奉献爱心,无私帮助留守的困境儿童购买文体用品
该村大部分年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孩子,许多打工收入不高,能寄回家的钱不多,孩子的学习用具勉强保证,但文体用品基本无法满足,看到实情后的张国星主动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拿出5000多元现金来为他们购买文体用品,让他们学习之余能开展文体活动,保证身心健康。
(四)积极思考,立足本土,为该村产业脱贫探索一条新路
在学校党委副书记侯贵生同志的指导下,到金沙县龙头企业冠香坊食品有限公司去实地考察,与董事长座谈,在沟通中了解到该企业每年都要到外地收购油菜、大头菜、辣椒、豇豆、西红柿等农产品分别1000多吨作为原材料来满足生产需要,在这过程中采购原材料的时间长,成本高成为企业的一大忧患,而青风村良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实地考察,沟通了解双方迅速签署了村企合作协议,金沙县岩孔镇青风村作为冠香坊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原料基地,每年为该企业提供油菜、大头菜、辣椒、豇豆、西红柿等农产品分别 100吨,冠香坊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定量并按当时市价收购,这样既解决了该村500亩地的种植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也消除了该企业生产原料的后顾之忧,同时为该村189户贫困户提供了一年人均约3900元的收入,比传统种植提高了1.6倍的收入,这样的合作立足本土,成本低,见效快,帮助该村贫困户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道路。
张国星同志为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与当地村民接下了深厚的情谊,该村村主任在谈到张国星同志时几度梗咽,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二、立足本职岗位踏实做事,优化服务,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学生处副处长田歆。
作为一个在学生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八个年头的老学工,田歆同志始终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她时时刻刻都在思考贵州商学院的学生工作,带领学生处职工重新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目标。
暑假,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调整、放松、学习、提升的时期,而此时段的学生处,确是在田歆同志的领导下另一番繁忙的景象:
(一)牢记使命与责任,用云上工作平台展开对学生“真诚的生命关怀”行动。
学生处充分运用贵州商学院云上学工平台,牵头拟定“暑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防汛、防溺水须知”、“暑假须知”等学生假期安全教育要求,并通过平台发布,通过各学院、各班级有效将要求及时高效传递到学生。
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它解决了过去学生是否阅读、知晓信息单向流通问题,“学生已读、学生未读”状态一目了然,对未读学生可用短信、电话等传递方式,真正做到了关爱的全覆盖。
(二)积极组织好暑假贵阳市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志愿者工作,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做贡献、长才干。
由贵阳市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是一次“高标准、高要求,立足展现贵州良好形象的重要活动”,按教育厅要求,学生处积极认真开展报名、选拔、协调、服务、指导等相关工作,充分运用学校云上学工平台将志愿者管理纳入其中,有效地确保志愿者工作期间的安全,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之为“安全钉钉”。
(三)、牵头修改《贵州商学院学生手册》,牵头编写《贵州商学院学生成长指导手册》
如何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事务有服务、成长有指导?实现学生成长指导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建设、理论指导、实践锻炼一个也不能少,随着“大数据引领下的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的提出,很多制度都必须随之调整。在暑假,学生处牵头完成了《贵州商学院学生手册》的修改,同时,得到了教务处、资助中心、招就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共修改制度十余项。
(四)积极研讨,专心学习,提升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内涵建设。
假期针对上学期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运行时出现的问题,由田歆同志牵头,架构了事务中心的云上学工管理团队,开展了事务中心B岗人员负责人的培训。拟定了“事务中心事务服务项目库”建设方案,省教育厅宣传中心还对此工作进行了走访,田歆同志以“服务学生需求、助推学生成长”为题,将学校学生事务中心工作进行了整理汇总,专题报道将刊登在十月刊上。
(五)从菜鸟开始,开启云上学工迎新工作新征程。
在信息化工作上,平日里只能运用办公自动化的田歆同志,作为部门负责人每天学习到深夜,“钉钉”对平台各个功能逐一学习、实践。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迎新工作效率方面做足了工作,提高了迎新效率。
三、立足岗位做贡献 热心服务塑全人的学生处副处长杨通宇
5月,学校新一轮的岗位调整,杨通宇同志从工作了近4年的社科部来到学生工作处,担任学生处副处长一职。主要负责学生处(武装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奖惩等方面的事务。来到新岗位,他迅速调整自我角色,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日以继夜,为学生日常事务的信息化建设做出应有奉献
5月,基于钉钉办公软件系统的贵州商学院云上学工平台全面部署以来。杨通宇同志参与了其中的基础信息架构工作,与学生处、网络中心、宿管中心的同事一起组成了“钉小组”。开碰头会是“钉小组”主要工作方式,白天在单位遇到系统设计问题,中午饭后即时“碰头”,晚上到家遇到问题随时在网上约,凌晨一两点钟睡觉成了工作常态。这个端午节,正好遇到学校14、15级学生组织架构的关键时间节点,为了将两个年级几千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导入云上学工平台,“钉小组”日以继夜,利用端午节的休息时间将学生基本数据全部导入。
为保障2016级新生入学报到迅捷、有效,实现学生的精准入住,“钉小组”在完成了学生基本数据构架后,他又马不停蹄投入到迎新预注册系统、宿舍分配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一次次的“碰头”、一次次的测试,一次次的迎新流程更改又全盘否定,推倒重来,终于抢在新生录取之前将系统及迎新流程设计出来,在9月3日及9月10日的迎新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做应征入伍学生的知心人
大学生应征入伍是武装部的涉及到的国家政策多、办事部门多、提交的资料多、入伍学生的情况复杂,杨通宇同志虚心学习,经常请示,基本摸清了工作的时间节点和流程规范。从3月份,征兵动员工作全面铺开,5月份,杨通宇同志接到白云区武装部的要求后,继续在全校大力推进征兵宣传工作:在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张贴了征兵宣传横幅、海报,直接将全国征兵网址印在横幅上,方便学生登录注册;利用学校学生事务中心这一重要学生聚集场所,制作了政策宣传、报名流程的展架;利用成长中心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学生推送入伍相关知识共三期。在大力宣传攻势下,学校共有46人上站体检、最终25人成功应征入伍。为了加强联系和通知,他建立了应征入伍钉钉群,并命名为“贵商2016钢铁长城”,希望商院学生携笔从戎,为巩固国防做出贡献。从5月份钉钉群建立以来到9月11日25名学生顺利进入新兵队伍,群里回复学生的信息不下千条,接到学生的电话不计其数,参加相关的协调会前前后后共计5次,电话不敢离身,随时做好学生和相关部门的联系人。
四、致力于资助工作的学生贴心人资助中心王杰
该同志至学校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立足岗位,服务学生,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开展我校学生资助、医保及贫困学生教育等工作:
(一)认真做好各项专项资助资金的审核、发放工作,确保各项资助资金及时、准确发放,专款专用。
1、认真完成我校2857名学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国家助学金共计428.55万元的资金发放工作;
2、认真开展我校2015年应征入伍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咨询等工作,并为应征入伍学生办理发放学费补偿代偿款31人共计23万元,在校生参军奖励28人共计5.6万元;
3、认真做好我校2016年268名基层就业期满毕业生的学费补偿代偿材料审核及210.7188万元补偿代偿款的申报工作;
4、认真完成医保工作,每月为学生报销医保,共计为220人次学生办理住院、门诊等医药费手工报销共计5万余元;
5、每月为我校学生办理发放奖、勤、减免、补等资助款项。
(二)切实贯彻各项资助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咨询和答疑工作。
1、为更好落实学生医保政策,保证学生利益。组织全校200余名资助、医保学生信息员开展政策宣讲培训会,安排各学院资助工作协管小组学生干部120余人次进学生寝室、班级开展政策宣讲工作;
2、通过QQ群、微信、邮件、个人手机、办公电话及现场办公等方式为我校2016年申报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学生提供了超过1000余人次的政策咨询、答疑工作;
3、积极为我校在校学生提供奖、勤、减免、补及应征入伍、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相关政策的咨询答疑。
(三)努力做好我校2016年新生迎新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资助工作协管小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各学院新生绿色通道咨询点的设置,确保2016级新生绿色通道工作的开展;
2、积极拓展校内勤工俭学渠道,以新生进校报到为契机,在迎新期间开设勤工俭学活动点,总计创造了共计131人次17000元的勤工俭学岗位;
此外,作为部门资产管理员,认真完成了2016年部门资产盘查工作。同时,积极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做好部门日常事务工作,为我校资助、医保工作尽自己应有的力量,真正把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
总之,自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直属第七党支部全体党员都立足岗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将学是基础,做是关键贯穿学习工作中,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