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专业数字赋能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情况
(一)积极开展全国应急管理专业数字化改革经验调研
为推进应急管理专业的数字化改革,应急管理专业调研了全国多所高校的应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深入了解各院校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调研发现,各大高校在培养方案中逐步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GIS技术和虚拟仿真等工具。例如,河海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灾害管理课程;中国矿业大学强调系统性和综合性,新增了数字化应急管理工具与平台应用课程;武汉理工大学在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决策课程中加入了数据分析和资源数字化调配内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则通过数字化模拟和GIS空间数据分析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数据应用和技术操作能力;南京师范大学与乔治梅森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则融入了全球视野,强调跨文化沟通和数字化应急决策;西北大学、济南大学等院校加强了应急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课程,培养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应急决策能力。通过对这些院校培养方案的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各院校的改革方向一致,均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挑战的高素质应急管理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度研讨,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专业的数字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1 2024年应急管理学专业大学排名及评级结果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数字化改革实践
为了更好地适应应急管理数字化改革的需求,在2023版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系列数字化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在现代应急管理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新增的课程包括《Python爬虫应用》、《Python数据分析与展示》、《空间数据分析》、《应急数据分析实验》以及《人工智能概论》。
其中,《Python爬虫应用》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爬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信息抓取和自动化处理,为应急管理中的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Python数据分析与展示》则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可视化和结果展示的技能,提升其在应急管理中快速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的能力;《空间数据分析》课程则注重GIS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害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技能;《应急数据分析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在应急场景中的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能力;《人工智能概论》将为学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技术,特别是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应急响应、灾害预测、资源调度等领域,帮助学生理解AI在应急管理中的潜力与实际应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掌握应急管理的传统理论,还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工具,提升其在灾害响应、资源调度和应急决策中的能力,为应对复杂的应急场景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这些课程的增加符合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的趋势,有助于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需求的高素质应急管理人才。
图2 应急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三)课程内容数字化改革
1.应急物资保障实验
在《应急物资保障实验》中,开发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应急物资保障仿真演练流程。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将通过数据建模,模拟应急物资的调配、采购、储备和配送等关键环节的实际操作,从而全面提升其应急响应与决策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运用数据分析和模拟演练,面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时,合理调配有限的应急物资资源,确保物资能够及时、精准地送达灾区,满足灾后恢复的需求。同时,仿真平台还支持学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实时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通过这一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应对复杂应急情况的能力,还能更好地掌握在实际灾害情境中的应急管理技能。
图3 应急物资保障实验课程截图(1)
图4 应急物资保障实验课程截图(2)
图5 应急物资保障实验课程截图(3)
2.应急管理概论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概论》线上课程的录制工作,力求通过学习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体验。该课程将涵盖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和实践操作,包括应急管理的体系结构、政策法规、应急响应流程、风险评估与应急决策等内容。通过线上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掌握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并为实际工作中的应急决策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的设计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将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急管理的实际操作流程。融入互动式学习模块,例如在线测验、讨论区和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3.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通过利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模拟仿真实验室的设备和软件系统,构建包括教材资源库、预案案例库、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和教学等资源内容的课程数据库。这些资源将为课程知识体系的梳理和优化提供支持,并为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的重新构建提供重要的资源基础。这一试点课程成功实施后,将根据获得的经验逐步推广数字化改造至专业的主干课程、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程。
图6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截图(1)
图7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课程截图(2)
(四)积极开展预案数字化学科竞赛
在2024年,组织并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青年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贵州商学院校赛,动员了全体应急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本次大赛旨在通过模拟演练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应急响应能力、应急物资调配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应急管理实践能力的平台。比赛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应急预案结构化与应用、应急模拟演练和汇报答辩四个部分,全面涵盖了应急管理的核心领域。
本次大赛注重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应用。通过模拟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学生们在比赛中不仅学习了如何编制传统的应急预案,还深入探索了应急预案结构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实际操作。在“应急预案结构化与应用”环节中,参赛队伍利用数字化工具对应急预案进行结构化梳理,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预案内容转化为数字化格式,提升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学生们通过这一过程,了解了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快速调整应急预案,实时调配资源,确保物资能够准确及时地送达灾区。
比赛的重点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考试,还在于学生在应急现场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参赛队伍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提升了物资调配、资源整合和决策支持的能力。通过这一竞赛,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应急管理知识,还在实践中锻炼了快速反应、实时决策和优化应急方案的能力。
图8 全国大学生青年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贵州商学院校赛
(五)探索应急预案数字化应用试点
近期,我们与白云区应急管理局进行了初步对接,商讨了关于修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数字化应用试点的合作事宜。该试点工作将围绕应急预案的数字化转型展开,涉及多个关键环节。首先,计划将传统的文本型应急预案进行结构化分解,拆解为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程序模块,以便于快速修订和灵活调整,确保预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响应和优化。其次,针对不同部门的职责分配,将关联具体的应急行动,并通过在线小程序进行定向推送,使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清晰、及时地了解自身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从而确保应急响应的协调性和高效性。此外,还计划将传统的文本预案转化为流程图,利用数字化工具自动分析预案演练效果,并根据数据反馈不断优化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实际演练的效果与可操作性。最后,将预案与应急资源、条件保障进行数字化关联,实现物资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平台的实时监控和调配功能,确保物资能够在应急预案执行过程中及时到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保障能力。通过此次初步对接,已经为数字化试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并计划在后续工作中继续推进这一项目的落地实施。
图9 白云区应急管理局交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