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史海钩沉——中国廉政文化第七期(思想篇)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07     浏览次数:1557

墨子(约前468—前376),姓墨,名(dí),传说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他早年受儒家教育,后来开创墨学,与儒学向对立,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编纂而成。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倡导“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提倡“尚贤”“尚同”,主张突破当时的贵族世袭制,为下层小生产者要求平等的政治权利;并在早期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宣扬“天志”“明鬼”。总体而言,墨子的思想具有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反映出当时小生产者阶层的政治要求。他的廉政思想也由此而来,在先秦诸子中显得十分特别。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的抗议,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开辟了立足底层劳动人民发言的一支。

 

一、大人之务,在于众贤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译文】

墨子说:古代执掌国政的王公大人们都希望国家富足,人口众多,刑罚和政治清明。然而国家却不富足反而贫穷,人口却不增加反而减少,刑罚和政治却不清明反而混乱,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得到不想要的,这是为什么呢?

墨子说:这是由于执掌国政的王公大人们不能尊敬贤者、任用能人来治理国家的缘故。国家拥有贤能之士多了,国家的安定就会有保障;贤能之士减少了,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降低。因此,施政者最迫切的事务,就在于使贤能的人增多。

【评述】

   “尚贤”是墨子著名的政治学思想。今天流传下来的《墨子》中含《尚贤》上、中、下三篇。尚贤,顾名思义,乃是选官用人之道。诸子百家都推崇贤能,墨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强调“贤”是选官的唯一标准,其他诸如身份、地位、职业等都可忽略不计。这自然同墨子本人小生产者的出身相关,同时,也顺应了当时社会征战局面对人才的渴求这一大趋势。

 

二、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

【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译文】

圣人在一国执政,一国的财力就会加倍地增长;扩大到施政于整个天下,天下的财力也会加倍增长。这种财力的加倍,不是由于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省去不必要的消耗,足以让财力能够加倍。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举办大事、使用民力和财务,无一不是因为实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财务不浪费,百姓能不劳累,它带来的利益就多了。

【评述】

“节用”是墨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墨家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先从实际效用方面着手,杜绝铺张浪费;在这方面,统治者的节俭不仅具有表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统治者的财务消耗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当时的统治者所表现出的穷奢极欲的行为,已经在显著地破坏着国力,使得处于下层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受到了深重的影响。墨子主张做一道立竿见影的加减计算题:凡不利于实用、不能给百姓带来实际利益的东西,应一概取消;剩下的财务就用在国家生活最核心和最实用的方面。这种思想在当时民生凋敝、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是十分民智的。

 

三、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诸加费不加民利则止。”

【译文】

墨子说:古时候圣明的君主所以能统一天下、匡正诸侯,是因为他们确实尽心爱护百姓,给予百姓的利益确实很多,既忠诚又讲信用,又把利益给予百姓,他们用尽一生都不满足,至死也不厌倦。古时候圣明的君主所以能统一天下、匡正诸侯的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古代圣王制定的节约用度的法则是:“凡是天下各种工匠,如造轮车的、制皮革的、烧陶器的、铸金属的、当木匠的等,让他们都从事自己所擅长的技艺。”还说:“只要足以供给百姓生活用度就行,那些只增加费用而不加利于百姓生活用度的事情都要停止。”

【评述】

此篇接上篇,继续申明“节用”思想,把“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的初衷表达得更加明确。

 

“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习近平对党内的“老实人”推崇有加。墨子作为先秦百家中的实干家,以“兼爱非攻”为立派思想,强调对和平理念的坚定信念。“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习近平曾借墨子之语肯定“老实人”。他认为官员只有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最终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肯定。(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 杜文明 蒋波)

                            

            参考书籍:《中国廉政史鉴》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