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史海钩沉——中国廉政文化第十八期(思想篇)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25     浏览次数:613


一、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6后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景帝后裔。公元25年建立东汉王朝,为汉朝中兴之主。他所施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他施行了一系列廉政政策,如与民休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整顿吏治、提倡节俭,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简化机构、裁减冗员等。

百姓遭难,省减吏员

【原文】

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

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译文】

设置官府任命官吏,是为了管理百姓的。现在百姓遇到了困

难,户口减少,而所设置的官吏的职位仍然繁多,现在命令司隶、州牧分别核实自己辖区内的官吏设置,减少官吏人数。将那些不足以设置长吏可以合并的县和诸侯国,上报给大司徒和大司空两府处。

【评述】

机构冗杂、官员众多常常是执政部门的大弊病,这不仅浪

费了国家的大量资财,更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滋生贪污腐败。因此,精简机构、减少官吏也就成为执政者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份《省减吏员诏》是刘秀在建武六年(30年)发出的。彼时经过西汉末年的战乱,百姓人口锐减,而官员仍然冗多。刘秀下令合并官府,减省冗员,此项举措对于减少国库开支、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治理国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刘炟(56-88),在位期间,他行宽厚之政,施行了一系列的宽惠爱民政策,如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法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除刑罚残酷的条文五十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等。章帝在位期间,国家兴盛,政局稳定,社会安宁,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与汉明帝时期共称“明章盛世”。

明纠非法,举察奢僭

【原文】

 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诏书曰“不伤财,不害人”,诚欲元元去末归本。而今贵戚近亲,奢纵无度,嫁娶送終,尤为僭移。有司废典,莫肯举察。《春秋》之义,以贵理贱。今自三公,并宜明纠非法,宣振威风。朕在弱冠,未知稼穑之艰难,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其科条制度所宜施行,在事者备为之禁,先京师而后诸夏。

【译文】

近年来阴阳失调,灾荒屡屡发生。我深思先帝忧虑人民的根本,下诏书说“不伤财,不害人”,真正想让百姓弃商归农,抛弃末业而回归本业。现在的皇亲国戚,穷奢极欲没有限度,婚丧嫁娶办得尤其超越规定。有关部门不顾律法,不肯检举纠察。《春秋》之义,以高贵治理卑贱。从现在起,自三公以下,都应该公开纠正不合法典的行为,重振国家风教。我刚刚二十岁,不知道农耕劳作的艰难,从小小的管子里观察,哪能看清每一个角落呢?一切规章制度都应该施行,身居官职的人要准备以规章条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先从京师开始,而后推广到全国。

【评述】
这是章帝在执政第二年刚刚二十岁时发出的《举察奢僭诏》针对饥荒不断、百姓生活困苦,而贵戚近亲却奢侈无度的情况,申明自三公以下,都应遵守国家法令,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可任由违背政令的现象蔓延。诏令中还提出了“去末归本”,号召人民弃商归农,发展农业生产,体现出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重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