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中国廉政文化第二十五期(廉政思想篇)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3-07 浏览次数:622
史海钩沉——中国廉政文化第二十五期(廉政思想篇)
唐文宗李昂(809—840), 初名涵,唐穆宗次子,敬宗之弟,在位十四年。
一、圣祖之诫,慈俭为宝
【原文】
君天下者,莫尚乎崇淡泊,子困穷,遵道以端本,推诚而达下。故圣祖之诫,以慈俭为宝;大《易》明训,垂简易之文。未有上约而下不丰,欲寡而求不给。朕……夙夜震兢。思所以克己复礼,修政安人,宵兴匪宁,旰食劳虑。夫俭过则酌之以礼,文胜则矫之以质。庶乎俗登太古,道洽生灵,仪刑家邦,以化天下。内庭宫人非职掌者,放三千人,任从所适。长春宫斛斗诸物,依前户部收管。鄠县渼陂、凤翔府骆谷地还府县。教坊乐官、翰林待诏、伎术官并总监诸色职掌内冗员者共一千二百七十人,并宜停废。总监中一百二十四人先属诸军,并各归本司。馀七百三人,勒纳牒身,放归本管。先供教坊衣粮一百分,厢家及诸司新加衣粮三千分,并宜停给。五方鹰鹞并解放。今年新宣附食度支衣粮小儿一百人,并停给。别诏宣索纂组雕镂不在常贡内者,并停。度支、盐铁、户部及州府百司应供宫禁年支一物已上,并准贞元元额为定。先造供禁中床榻以金筐瑟瑟宝钿者,悉宜停造。东头御马坊、球场,宜却还龙武军。其殿及亭子,所司毁拆,馀舍赐本军。应行从处张陈,不得用花蜡结彩华饰。
【译文】
君临天下的帝王,莫过于崇尚淡泊,抚育贫困之人,遵循大道以端正本源,推行诚信而达于百姓。所以圣祖留下训诫,要以慈爱、节俭为宝;《易经》上有明确的训诫,传示宽简方便的教化。从来没有君主节俭而百姓却不富足,欲望微小而需求不充裕的。我……日夜胆战心惊,考虑如何克己复礼,修政安民,所以废寝忘食,忧劳思考。如果俭约过度,就用礼法加以参酌调整;如果文饰太盛,就用朴实进行矫正。期望民风能合于上古,道义能洽化百姓,为家国树立法则,以教化天下百姓。内廷宫人没有事情可做的,放出三千人,任凭她们选择去处。长春宫的粮食等物,依照前例由户部收管。鄠县渼陂、凤翔府骆谷之地归还给府县。教坊的乐官、翰林待诏、伎术官并总监等各种执掌内宫的冗员共一千二百七十人,都予以裁减。总监中的一百二十四人原先划属诸军,现在让他们都各自回到本部门。其余的七百零三人,限令缴纳任职文书,返回本地。原先供给教坊的一百份衣粮,厢家及诸司新增的三千份衣粮,都应停止供给。五坊的鹰鹞一概释放。今年新宣布由度支供给衣粮的小儿一百人,一概停止供给。另行下诏宣旨索取的编织雕刻物品,凡是不在常贡之内的,一概取消。度支、盐铁、户部及州府各衙署供应宫内每年支出一物以上,都按照贞元时所定数额为准。原先制作供奉宫中的床榻采用金筐瑟瑟宝钿的,都应停止制作。东头的御马坊、球场,应退还给龙武军。该处的殿宇以及亭子,由主管部门拆毁,其余屋舍赐给龙武军。凡是我行经之处的布置,不得使用花烛结彩过度装饰。
【评述】
这是唐文宗有关节俭的言论。他登基之初,极其重视节俭。他秉承圣祖的训诫,以慈爱节俭为宝,爱惜民力,颁布了一系列节俭举措。从所颁布的具体措施来看,唐文宗还是认真思考并执行了的。不过大唐气数已尽,文宗此举只能收一时之功,却无法力挽狂澜。
二、俭以足用,令出惟行
【原文】
俭以足用,令出惟行,著在前经,斯为理本。朕自临四海,愍元元之久困,日昃忘食,宵兴疚怀。虽绝文绣之饰,尚愧茅茨之俭。亦谕卿士,形于诏条。如闻积习流弊,馀风未革。车服第室,相高以华靡之制;资用货宝,固启于贪冒之源。有司不禁,侈俗滋扇。盖联教导之未敷,使兆庶昧于耻尚也。其何以足用行令,臻于致理欤!永念惭叹,迨兹申敕。自令内外班列职位之士,各务素朴,弘兹国风。有僭差尤甚者,御史纠上。
【译文】
节俭是为了满足用度,命令颁出就一定要执行,这些都写进了前代的法典,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我自从君临天下以来,怜悯百姓久处贫困,每天很晚了都忘记吃饭,夜间醒来心生愧疚。虽然已杜绝华美的修饰,但仍然愧对俭朴的房屋。所以再次告谕臣下,写明在诏令之中。我听说奢侈的积习流弊,馀风至今未改。车服宅第,竞相采用豪华的规制;器用宝物,实为开启贪求的根源。有关部门不能禁止,奢侈之风越发蔓延。这是我的教导不够,致使百姓不明白羞耻与崇尚。这如何能满足用度,行使法令,使天下得以治理呢?这些萦绕于我的心中并惭愧感叹,如今严令申明:从今以后,朝廷各级官吏,人人务必朴素,弘扬国家风气。如有严重超越规制者,御史要弹劾上报。
【评述】
唐文宗时期,承接了长庆、宝历年间的奢靡之风,官员竞相浮华的现象非常严重。文宗锐意革除积弊,行节俭之道,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他躬行俭素,身为表率;二是在制度上打压奢侈之风,提出如有严重逾越规制的,御史需弹劾上报,加以惩处。应该说,这两个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廉政之举。
三、恭俭克己,廉直任人
【原文】
其公卿士族子弟,明年已后,不先入国学习业,不在应明经进士限。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卿大夫者,下人之所视,远方之所仿,若非恭俭克己,廉直任人,而望其服从,固不可得。况朕不宝珠玉,不御纤华,逮于六宫,皆务俭薄。卿大夫得不叶朕此志,率先兆人?比年所颁制度,皆约国家令式,去其甚者,稍谓得中。而士大夫苟自便身,安于习俗,因循未革,以至于今。百官士族,起今年十月,其衣服舆马,并宜准大和六年十月七日敕,如有固违,重加黜责。
【译文】
公卿士族子弟,自明年以后,如果不先进入国学学习,就不能参加明经及进士科考试。进士科应先考试帖经,并且简略地考问其大义,择取精通经义的宣布考中。朝廷中的大臣,受到百姓的关注以及远方人们的仿效,如果不恭敬节俭地约束自己,廉洁正直地任用别人,而希望别人服从,肯定是不行的。况且我不喜欢珍珠宝玉,不享用纤巧华丽的衣饰,包括整个后宫,都崇尚节俭。大臣们怎能不顺从我的这一心愿,为百姓作出表率呢?近几年所颁布的制度,都在国家条令中明确规定,除去其中过分的,可以说大体上适中。而有些官员苟安于自己的利益,习惯了旧的习俗,奉行而未改,一直到今天。百官士族,从今年十月起,衣服车马,都应按照大和六年十月七日的诏命,如果执意违反,要重加惩罚。
【评述】
唐文宗的这段言论主要涉及廉政的两个层面:一是规范进士科考试。为了选拔有利唐王朝统治的人才,规定公卿士族子弟必须先进国学,才有资格参加明经及进士科考试。二是倡导节俭。对于朝廷大臣,他要求廉洁任人,节俭戒奢,并对大臣的衣服车马标准作了规定,对违犯者给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