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学校新闻 媒体视角 通知公告

24

2025.04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省委主委王世杰
率队到贵州商学院调研
4月2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省委主委王世杰一行到贵州商学院调研。调研组与学校党委在静心湖会议中心召开交流座谈会,党委书记汤健主持会议,民革省委专职副主委、贵州省政协副秘书长邓文淼,民革省委秘书长王湖,贵州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兵,党委副书记陈应勇参加座谈。    会上,汤健对王世杰一行来校调研表示欢迎,并就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党外人才培养和民革贵州商学院支部发展情况作简要介绍。他表示,民革贵州商学院支部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党员代表性强,参政议政成果丰硕。学校党委将继续支持民革基层组织搞好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民革党员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王世杰对学校党委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学校未来继续加强与民革省委的交流和联系,建立党外高层次人才发掘培养长效机制。他希望学校党委未来一如既往持续关注民革基层组织,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与民革省委共同探索互促共进的好抓手、好项目与好机制,共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同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会后,王世杰主委参加民革贵州商学院支部组织生活,支部主委胡茜汇报了支部在组织发展、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与会党员就相关话题畅所欲言。王世杰对支部工作给予肯定,希望民革党员能够把“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和自身岗位结合起来,在贵州商学院建设发展中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良策,努力为建设高水平新型商科大学贡献民革力量。会前,王世杰一行在汤健书记、罗兵校长陪同下参观了校史馆、网络办事大厅,了解学校办学历史及信息化建设进程。文字来源:党办、党委统战部一审:金梦薇二审:周 围三审:苟先茂

21

2025.04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党委副书记、校长罗兵教授的
理论文章: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21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04版刊发党委副书记、校长罗兵教授的理论文章《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时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抓改革打通堵点卡点有研究机构2024年报告显示,超六成受访企业希望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和解读,说明现有政策在执行和落地上存在一定的“空转”问题。总体上看,基本可以归纳和总结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改革举措碎片化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存在政策交叉重叠,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妨碍公平竞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行业审批“体外循环”“数据孤岛”等问题尚未根治,企业重复提交材料、审批周期较长。部分地区招商引资“抓大放小、重外轻内”的思想仍然存在,惠企政策主要针对龙头、高端创新企业,不利于政策红利的转化落实。多层次资本市场仍不完善,高风险债券等产品市场难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充分直接的融资渠道。二是政策执行选择性“又添新痕”。横向上看,民营经济的政策分散于财税、国土、司法、商务、工信等多个部门,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导致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红利“承接弱”。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虽已全面推行,但实践中的落实效果有待提升。部分地区环保、土地政策频繁调整增加了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叠加执法产生了一些监管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有所缓释,但拖欠企业账款、征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仍有发生,不利于企业家安全感提升和民企信心树立。破解上述困局,需要重点推动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以产权保护制度化建设稳定社会预期,建立全国统一的隐性壁垒破除机制,强化执法监督。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强融资创新与要素支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开发细分领域专项信贷产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三是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四是加强舆论引导,明确“两个毫不动摇”政策基调,从社会舆论、法治环境、制度建设等多维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抓教育要做好四个主动转变要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就要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做好“四个主动转变”。一是工作方法主动向“数字赋能”转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的重要论断。在复杂的内外环境条件下,在用好“深、实、细、准、效”的调研五字诀的同时,还要让干部掌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要通过教育强化干部获取、分析和运用数据的意识,运用数字技术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升服务企业需求与惠企政策匹配的精准度,实现“数据驱动—精准识别—精准决策”的良性循环。二是工作作风主动向“主动服务”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干部作风直接影响企业感知的营商环境温度,要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优化,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此,应通过教育进一步强化干部“服务即责任”的认知与教育,通过制度约束与场景化体验重塑干部角色定位,将服务意识内化为行动自觉、将服务升维为价值共创。三是工作纪律主动向“规范透明”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切实加强纪律建设,树立了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政策千万条,落地第一条,要多措并举强化廉政教育,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通过“身边事”警示教育片、廉政基地沉浸式学习等方式,强化“红线意识”、治理“庸懒散软、吃拿卡要”,坚决防止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的事件发生。四是工作态度主动向“价值创造”转变。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干部态度会影响政策落地深度。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将为民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基层减负赋能,推动干部摆脱“应付考核”心态,激发干部“敢为善为”的内生动力。引导领导干部真抓实干、解决问题,主动创新工作方式,让政策“白纸黑字”转化为企业“真金白银”。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一审:金梦薇二审:周 围三审:苟先茂

24

2025.04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成蕴琳率队赴遵义
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新实践
2025年4月23日,成蕴琳副校长率队参加在遵义师范学院举行的贵州酱酒产业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并同步开展校企合作、学科交流等系列活动。本次大会由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工信厅和茅台集团联合指导,遵义市委统战部、市教育体育局共同主办,吸引了政产学研及行业协会300余名代表,共商酱酒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之策,为贵州打造“全国重要酱酒生产基地”凝聚智慧与力量。大会分为两大阶段:首先,在成员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贵州酱酒产业产教联合体章程(草案)》及选举办法,产生首届理事会成员并宣布我校当选理事长单位,体现了贵州商学院在产业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中的引领地位;随后,在揭牌仪式环节,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芳与茅台集团段建桦副总经理共同为联合体揭牌,标志着校政企协同机制正式启动。会议期间,成蕴琳与广东省投资发展促进会、参会的企业和高校在酱酒营销、酒旅融合、人才培养及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学校代表与贵州理工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等高校积极交流办学经验与学科发展规划,与参会企业围绕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与平台共建等展开深度对话。面向未来,联合体将整合成员资源,在政府的驱动下深度协同,建立“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对接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为贵州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我校将充分发挥产教联合体理事长单位引领作用,依托深厚办学底蕴和联合体平台,深化“新工科”“新商科”融合发展,持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贵州酱酒产业构建“四链衔接”生态体系,为“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建设注入新动能。学校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唐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教师参与此次活动。图文来源:旅游管理学院一审:金梦薇二审:周 围三审:苟先茂

18

2025.04

贵州商学院赴奇瑞(贵州)基地开展校企合作调研交流
4月17日,贵州商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昱、成蕴琳率招生就业处、实践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及新能源汽车专业教研室教师等赴奇瑞(贵州)基地开展调研交流,与贵州省政府新能源产业顾问王金源教授、奇瑞(贵州)基地运营总监金亮、试验中心主任戴志育和人力资源部张贤等高级管理人员就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产学研建设、促进我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等内容进行洽谈。调研组在王金源教授陪同下参观了基地试验中心与总装车间。考察了三通道零部件液压伺服试验室、综合电器试验室、四立柱整车道路测试试验室、材料试验试验室、小三电测试试验室、动力总成试验室等多个核心区域,了解企业的生产体系和技术实力,包括主要生产车型、装配工艺、车间智能化程度、生产销量、未来产能计划、车间质量控制、原材料供应等多方面情况。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校企合作展开讨论,从人才需求、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毕业生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共同探索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合作机制,明确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路径,同时也为贵州商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据。未来,学校将结合调研成果,进一步优化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与奇瑞(贵州)基地在科研攻关、实习就业等领域的合作。图文来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一审:金梦薇二审:周 围三审:苟先茂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跳至

Copyright © 2018贵州商学院    |   黔ICP备17008352号-1   |   贵公网安备 52011302004281号   |   本站仅支持IE8以上浏览器访问

邮编:550014   |         校址: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二十六大道1号   联系电话:0851-84871536

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