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青春赋能乡村振兴!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双团队暑期“三下乡”实践纪实

时间: 2025-09-02

  八月的金沙县,层峦叠翠间跃动着青春的脉搏。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筑梦乡兴实践团”与“金彩黔行”文旅融合探研队,如两粒播撒希望的种子,扎根于毕节市金沙县的平坝镇与岩孔街道,以专业为犁、以热忱为壤,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耕耘出斑斓图景。“筑梦乡兴实践团”由何嫚老师带队,“金彩黔行”文旅融合探研队则由孟展旭老师指导,两支队伍以不同维度共绘振兴画卷。

  安全筑基:以细心为盾,护实践之路

  “安全是实践的底线,更是育人的前提。”初抵岩孔街道永丰村,“金彩黔行”队便在村委会会议室展开了一场“安全启蒙课”。带队老师孟展旭手持案例册,将防溺水的急流、防暑的烈日、防骗的陷阱化作鲜活的故事,队员们听得眉心紧蹙,又恍然点头——“原来风险就藏在疏忽的褶皱里。”这场培训如同一把钥匙,为后续实践打开了安全之门,更在青年心中镌刻下“责任”二字。

  

  

   红色铸魂:在赤土中追寻精神之光

  金沙县的红色基因,在岁月中沉淀出厚重的底色。两支团队循着历史的足迹,于戴家堡吴正卿烈士纪念碑前驻足。默哀时,松涛似在低吟烈士“盐碉激战”的壮歌;环绕瞻仰时,石碑上的斑驳刻痕仿佛在诉说“信念如磐”的深意。一名队员轻抚碑文,喃喃道:“他牺牲时与我们年纪相仿,这片土地,如今该由我们守护。”

 

  

  平坝镇双兴文艺宣传队党支部里,75岁老党员姬益强的讲述更如一泓清泉,润泽了青年的心田。从“卖米凑经费”的初创艰辛,到登上央视舞台的荣耀时刻,朴实的话语里,是“文化为民”的初心在跳动。而“乡村振兴·文化同行”主题村晚上,快板声与村民的笑声交织,共唱的《歌唱祖国》穿云裂石,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播撒在田间地头。

  

  产业赋能:以专业为笔,绘发展新篇

  何嫚老师带领的“筑梦乡兴”实践团在产业一线深耕细作。在禹谟泡木湾醋业有限公司,队员们跟随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凯的脚步,探秘酱醋从原料到品牌的“全链条密码”;于金沙回沙酒厂,古法“12987”酿造技艺与现代化灌装线的碰撞,让他们真切触摸到“守正创新”的脉搏。

  

  

  方家山葡萄园里,一场“葡写振兴新篇”的直播如火如荼。队员们化身“带货主播”,1小时内800余斤葡萄便从藤蔓跃上订单,田间果实化作农户腰包里的收获。而针对永丰村“文旅开发停留在观赏型初级阶段”、前顺村“缺服务、缺特色、缺宣传”的痛点,探研队以“生态景观+农业体验+民俗文创”的整合方案与“乌江渔家文化IP+线上矩阵”的推广策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民生服务:于细微处见真情

  “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中,队员们化身“环境美容师”:擦玻璃、清沟渠、转运垃圾,让村委会办公楼焕然一新,街道在阳光下透出清爽的底色。为独居老人下载反诈APP时,老人紧握队员的手说:“孩子们,有你们在,安心!”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算清“养老收支账”时,王奶奶的眼眶泛起泪光:“这账本,比算盘还清楚!”

  

  

  知行致远:以青春为诺,续写振兴篇章

  实践虽已落幕,但“筑梦乡兴”的脚步从未停歇。何嫚老师指导的实践团计划建立线上+线下的长效服务机制,正将金沙的需求化作持续的行动;“金彩黔行”文旅融合探研队则在孟展旭老师的带领下,将调研数据转化为详实报告,为金沙县及同类地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文旅融合建议。

  “我们愿做一粒粒会发芽的种子,在这片红土地上向下扎根、向上开花。”队员们的誓言,如春雷般滚过金沙的山峦,与乡村振兴的号角共鸣,在黔中大地奏响青春的华章。

  一审:孟展旭

  二审:杨玺

  三审: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