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情总览 学院动态 党建思政 机构设置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信息公开 校园文化

首页

贵州商学院管理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活动: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发布时间:2021-08-21 浏览量:237

   秋意渐近,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为鼓励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推广普通话,积极投身乡村振兴,20218月17日-20日,贵州商学院管理学院组织师生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幸福村开展了为期4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幸福村地处金沙县与大方县交界,位于金沙县大田乡中西部,与大方县雨冲乡、金沙县平坝乡为邻,与大田村与绿竹村相接,主要有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混合居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近三分之一。

8月17日中午,管理学院实践队抵达幸福村。通过和当地村支两委交流,对幸福村总体的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推普情况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在驻村第一书记吕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当地冬荪种植基地、茶树种植基地和大岩洞遗址,了解当地乡村种植业现状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8月18日,实践队进入幸福村村民家中分组开展入户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幸福村青少年在学校上课都用普通话,而村民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基本用当地汉语方言交流,大部分村民只能用普通话进行简单交流,但能听懂普通话。很多村民受教育程度低,从未受过专门的普通话培训。针对这种情况,队员们一对一地教村民们用普通话阅读宣传手册,向他们推广普通话并进行简单的教学。现场其乐融融,充满关爱和欢乐,这是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爱,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期间,队员们也了解了当地村民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语言需求、语言态度和语言期望等。当地由于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且青壮年

劳动力大部分转移至城市,因此,大部分人的语言需求不强烈、语言态度无所谓、语言期望不高。个别养蜂、种植冬荪的农户有营销技能

缺乏、产品销路狭窄等困难,队员们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地营销技能培训和网络直播平台销售操作指导。

调查结束后,队员们主动帮助村民干农活做家务,辅导小朋友们做功课,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正如这村子的名字——幸福村所期望的那样,队员们也期望着村里的每个人能幸福。

8月19日上午,实践队学生党员们带着慰问物资登门拜访了村里的三位老党员。老党员们向大家讲述了他们的入党初心及他们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故事,与学生党员们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交流,他们希望学生党员们作为后备力量,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斗,砥砺前行,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

8月19日下午,实践队前往白泥村,在白泥村驻村第一书记骆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由恒大集团援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参观,实践队成员们切身体验到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收益,期待着幸福村尽快探索出适合当地村情的产业振兴发展之路,让幸福村的人民尽快享受到产业振兴带来的红利。

8月20日上午,实践队部分人员进入幸福村村委会,整理图书馆藏书,打扫儿童之家、会议室及村委会各角落;部分人员进入周边农民家里帮忙搞卫生、做农活,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活动期间,管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来到幸福村看望队员,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并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幸福村的地质、土壤情况,参观现有发展产业,并提出可行性发展意见和建议。此外,他们带领实践队参观了红二六军团集结大田纪念碑,了解当地红色遗

迹和党史故事。在纪念碑下,学生代表为大家分享他关于建党百年的所感所悟。指导老师肖老师带领学生党员们在纪念碑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管院学子深感乡村振兴的重任在肩,他们表示要像扎根基层的干部们学习,为基层发展奉献青春力量,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理念,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管理学院

2021821

 

联系人:肖立容  电话:15013143575


Copyright © 2018贵州商学院    |   黔ICP备17008352号-1   |   贵公网安备 52011302004281号   |   本站仅支持IE8以上浏览器访问

邮编:550014   |         校址: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二十六大道1号   联系电话:0851-84871536

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